• 首页
  • 医院概况
    • 专家介绍
  • 健康教育
    • 红十字
    • 急救
    • 普通疫苗
    • 新冠肺炎
      • 疫情应急
      • 常态化核酸检测
      •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
      • 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和培...
      • 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
    • 常见传染病防治
      • 艾滋病防治
      • 结核病防制
    • 健康常识
      • 远离毒品
      • 世界无烟日
    • 常见疾病防治
      • 流行性感冒
    • 东南大学医院健康教育...
      • 2011
      • 2013
    • 常见医疗问题问答
    • 糖尿病
    • 下载
    • 新冠防控知识
  • 学生医保
  • 大病互助
  • 计划生育
    • 政策法规
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• 生殖健康
    • 为您服务
    • 下载园地
    • 最新动态
    • 计划生育公告栏
    • 青春健康俱乐部
  • 政策制度
    • 医院制度
    • 厅局级
    • 省部级
    • 国家级
    • 标准
    • 医保工作
  • 党务工作
    • 党史教育
    • 党纪党规
    • 微党课
      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    • 支部制度
    • 党费知识
      • 党费收缴
      • 党费使用
      • 党费管理
    • 发展党员
      • 总则
      • 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...
      • 发展对象的确定和考察
      • 预备党员的接收
      • 预备党员的教育、考察...
      • 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...
    • 支部工作条例问答
    • 党的纪律
    • 党的知识
    • 两学一做
    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
      • 初心“声音”
      • 初心“乐章”
      • 初心“原读”
      • 初心“展板”
      • 初心“故事”
    • 我和我的祖国
    • 表格下载

科学认识颈动脉斑块

发布者:钱杰生发布时间:2022-01-14浏览次数:2435

颈动脉斑块与短暂性脑缺血、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。不少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上发现自己有颈动脉斑块,都感到有些担心。在此,我们整理出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八问八答,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它、管理它,有效防范疾病发生。


问:筛查方式哪种好?


答:颈动脉斑块筛查首选超声。


颈动脉超声可以显示出斑块累及范围、血管内膜厚度、血流速度等情况。CT、核磁等方式可能夸大斑块范围、性质、严重程度,存在假阳性结果,因此对于斑块的初步筛查来说,超声比CT、核磁更具优势。

如果颈动脉超声结果提示,患者可能存在颈动脉狭窄,则需要再做CT血管重建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来进一步评估狭窄情况。


问:多长时间检查一次?


答:55岁以上每年一次。


颈动脉斑块的检查周期与患者年龄、高危因素、斑块性质、累及范围、血管内膜厚度等要素有关。建议5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,如果合并有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症,肥胖,吸烟,饮酒等高危因素,则需要缩短筛查间隔,一旦发现不稳定性斑块.建议每3-6个月复查。


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,应在术后1、6、12个月和此后每年复查颈动脉超声。


问: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?


答:需要基础药物治疗,酌情实施手术。


在药物治疗方面,一旦发现斑块,需遵医嘱规律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、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,并注意高血压、糖尿病规范治疗,以期延缓疾病进展。除他汀类药物可改善脂质代谢之外,依折麦布等药物可抑制脂质吸收,若通过以上两类口服药仍不能控制血脂达标,可每两周或—个月注射PCSK9抑制剂来降脂。


在手术治疗方面,如果在过去6个月内曾出现黒朦、犯困、头晕眼花等提示脑缺血的症状,应考虑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。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来说,若颈动脉狭窄超过70%也应考虑配合手术治疗。

另外,专家建议,不稳定性斑块随时有脱落风险,无论脑缺血症状是否明显,都应积极采取开刀或介入手术等干预措施。


问:超声报告强回声、低回声是什么意思?


答:提示硬斑块或软斑块。


从超声报告中可以直观了解斑块的大小范围,侵犯血管内膜的深度,并且可以通过斑块的形态和回声特点来判断斑块的性质。

如果超声报告显示强回声、表面光滑、形状规则,多为硬斑块;如果显示低回声或回声不均、表面不光清,多提示为软斑块。如果是“混合回声”,则表示斑块回声不均,一般提示斑块构成成分混杂,有脱落形成栓塞的风险。


高回声、强回声斑块大多是稳定性斑块,低回声、混合回声斑块大多是不稳定性斑块。


问:颈动脉斑块危险吗?


答:与颈动脉狭窄程度、斑块性质有关。


随着年龄增长,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动脉硬化。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危险性,一看斑块性质是否稳定,二看是否出现了预动脉狭窄。

稳定性斑块—般为高回声、强回声,质地较硬,由于其本身不容易破裂脱落,导致脑卒中的风险较小。


如果稳定性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小于 50%,一般不会对脑部产生影响;如果颈动脉狭窄超过50%,甚至超过70%,危险性相应提升。

专家提示,不稳定性斑块可有溃疡、破裂等风险,血小板在破裂处聚集形成血栓,如果脂质内核、碎屑、血栓脱落,栓塞脑部血管,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。


问:颈动脉斑块会消失吗?


答:斑块不能消失,但是软斑块可能转为硬斑块。


少数处于斑块形成早期阶段,还没有出现血管狭窄的患者,如果严格按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、降脂药,改善生活方式,可能会有斑块缩小的情况。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,斑块一旦形成,都会逐步进展,一般很难逆转。

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,虽然斑块难逆转,但通过改善生活习惯、防治慢性病及降脂药物治疗等方式,可能使不稳定的“软斑”变为相对稳定的“硬斑”,从而降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风险。


问:手术治疗开刀好还是支架好?


答:需根据患者情况综合判定。


开刀和介入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适应症和限制。若患者血管有变异、畸形、狭窄、过度弯曲等不利因素,则不适合植入支架,此时可选择开刀手术,剥离脂质沉着、附壁血栓、钙化斑块,并去除斑块累及的血管内膜。

对于不能耐受开刀手术或通过开刀手术不能解决斑块的患者,可评估考虑支架植人。

手术后并非一劳永逸,专家提示,术后仍需要继续保特良好生活习惯,坚持服药,按更严格的标准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,以防斑块再次形成。


问:颈动脉斑块如何预防?


答:建议疾病生活双管理。


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,超重或肥胖,不健康饮食,缺乏运动,血压、血糖、血脂异常。此外,斑块的形成也与机体代谢率降低有关。

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、开展内科药物治疗来消除这些危险因素,可起到预防颈动脉斑块的作用。

专家表示,日常应控制高危因素,避免长期高压的工作生活节奏,严格遵医嘱服药,定期复查随访,对减缓颈动脉斑块进展、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大意义。


(来源:健康时报  受访专家:陈忠 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;唐熠达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;等  整理:离退休工作处 刘平)


版权所有 © 东南大学医院

技术支持: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