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
1、什么是流感?
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潜伏期一般1~3天,起病方式多为快和热,其临床特点为畏寒、少有寒战、发热,体温速升至38~40℃,伴头痛、浑身乏力、四肢酸痛、厌食、恶心、打喷嚏、鼻塞和流鼻涕等。少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以胃肠道为止,如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等。无并发症的病人多于发病3~4天后开始恢复,而且恢复彻底,如有并发症恢复期会延长。
2、什么是禽流感?
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,根据对禽类致病性的严重程度不同,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目前只发现H5和H7两种亚型。
人禽流行性感冒简称人禽流感,是指禽流感病毒由于种种原因突破种属屏障而感染人,表现一定的临床症状,称为人禽流感。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、H9N2、H7N2、H7N3、H7N7、H5N2、H10N7,症状表现各不相同,可以表现为呼吸道症状、结膜炎、甚至死亡。
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,往往很快发展成肺炎,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全身器官衰竭,甚至死亡。
3、什么是H7N9禽流感病毒?
流感病毒可分为甲(A)、乙(B)、丙(C)三型。其中,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(HA)的不同可分为1-16种亚型,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(NA)的不同可分为1-9种亚型,HA不同亚型可以与NA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多达144种不同的流感病毒。而禽类特别是水禽是所有这些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,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。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,在荷兰、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,但未发现过人感染情况。
4、H7N9病毒与既往H1N1、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?
这三种病毒都是甲型流感病毒,但它们有明显区别。H7N9和H5N1被认为是动物流感病毒,只是偶尔会感染人类。H1N1病毒可以分为通常感染人类与通常感染动物的两种。
目前对H7N9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,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。
5、禽流感病毒的抵抗力如何?
禽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怕阳光、怕热,普通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灭。通过加热(60℃30分钟,100℃2分钟)或普通消毒剂(福尔马林、碘复合物等)均可杀灭病毒。
6、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?为什么这种病毒开始感染人类?
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属于禽源流感病毒,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,但截至目前,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。
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包括鸡、鸭、鹌鹑、野鸭、天鹅等,其中野鸟类携带病毒最为常见。
目前,我们不知道已发生的人类感染病例的暴露来源。不过,对这些病毒的基因分析显示,尽管它们是由禽流感病毒演变而来的,它们已展现出了在哺乳动物种类中生长的适应特征。这些适应特征包括与哺乳动物细胞结合,能够在接近哺乳类动物正常体温下成长,这个温度要比鸟类低。
7、全球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毒情况如何?
1996年~2009年间,荷兰、意大利、加拿大、美国和英国曾报道人感染甲型H7流感病例,病毒亚型分别为H7N2、H7N3和H7N7,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膜炎与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。此前,我国从未发现过H7亚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。
8、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?
目前确诊的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,起病急,病程早期均有高热(38℃以上),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。起病5-7天出现呼吸困难,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,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。
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,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。随着更多的病例信息的积累,对该疾病的认识将会发生变化。
9、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?
一些已被确认的病例有病人与动物接触或者处在有动物的环境内。目前尚不知道这些病人是如何被感染的。现在正在调查动物传人的可能性,以及人传人的可能性。尚无证据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人传人。
10、羽绒制品会污染上禽流感病毒吗?
禽流感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病毒,高温和许多化学品都能把它杀死,在正常环境中它的存活时间也很有限。日常生活中我们穿的羽绒服、盖的鸭绒被,以及接触相关的羽绒制成品是不会传染禽流感的。因为羽绒制品在工厂都已经过消毒、高温等多个物理、化学环节处理,病毒不可能存活。
11、出现异常死鸡是否就可以认为是禽流感?
可以导致家禽(包括鸡)死亡的疫病较多,其中包括禽流感、新城疫、鸡马立克氏病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传染性喉气管炎、传染性法氏囊病、大肠杆菌病、禽霍乱等;而且其他因素(如中毒或寄生虫等)也可以导致家禽死亡。所以,家禽出现异常死亡,就推断为发生禽流感,是不科学的。禽流感疫情判断需要有实验室的病毒报告支持,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,应检出相应的病毒分型。
12、吃家禽、猪肉产品是安全的吗?
尽管到目前为止不知道病毒的传播模式,遵守准备食物时的基本卫生原则是谨慎的做法:不应吃病死的动物。此外,吃正常处理和烹调的肉是安全的,流感病毒在足够热的情况下会灭活,食物的整体达到70摄氏度将杀死病毒。在疫情爆发地区,肉制品在经过适当处理及烹调的情况是可以安全食用的。
食用生肉及未烹调的以血为原料的菜品是高危行为。要把生肉与熟肉或者即食食品分开以避免污染。
生熟食品不应使用同一砧板及刀具。在处理生肉和熟肉之间要洗手。不要把煮过的放回原先盛装的盘子或表面。不要食用生蛋或者半熟蛋。
在处理完生肉后要用肥皂和水彻底洗手,清洗和消毒所有与生肉接触过的家用器皿。
13、禽流感的高危人群是哪些人?
有关人禽流感感染的资料,都来自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以后的几次人感染事件。数量不多,但一般认为有几类人比较容易被感染,他们是:12岁以下儿童、老人、与家禽(尤其是病禽)有密切接触的人群。其中,与患禽流感的家禽密切接触人员感染的危险性最大。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,病情较重。那些原来就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、哮喘、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,感染了禽流感后,病情重,病死率高。
14、目前我省有关部门已采取的行动有哪些?
国家已出台了《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(2013年第1版)》《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(2013年版)》,指导防治工作。卫生部门已采取了包括以下措施的多项措施: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,以确保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新病例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,包括评估疑似病例、已知病例接触史调查等。与动物防疫部门进行密切合作以确定感染的来源。
江苏省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,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,在短时间内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学诊断,在全球首次发现和确认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类感染病例,并对新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。
15、如何预防H7N9流感?有针对甲型流感(H7N9)病毒的疫苗吗?
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。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,但采取以下基本卫生行为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,包括手部卫生、呼吸卫生、食品安全措施。
手部卫生:在准备食物前、中、后;吃东西之前;使用卫生间之后;处理动物或者动物排泄物;手脏时;照顾家中病人时要洗手。当手部明显肮脏时,用肥皂和流水清洗。如非明显肮脏,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。
呼吸卫生:在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医用口罩、纸巾、袖子、肘部遮盖口鼻,用过的纸巾在使用后尽快扔入有盖垃圾箱,在接触到呼吸道分泌物后采取手部卫生措施。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。
16、日常生活中公众如何保护自己?
保持勤洗手、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,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。同时还应避免接触病死禽、畜。
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:
(1)应尽量避免与禽、鸟类不必要的接触;特别是儿童应避免密切接触家禽和野禽。
(2)注意饮食卫生,进食禽肉、蛋类要彻底煮熟,不要吃生的或者半生的鸡蛋;加工、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;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搞好厨房卫生,在加工处理禽、蛋类后要彻底洗手。
(3)不要购买活禽自行宰杀,要购买经过检疫、加工的禽肉制品。
(4)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,应带上口罩,尽快就诊,并切记要告诉医生发病前有无外出旅游或与禽类接触史。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和用药。
(5)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。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,多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;不吸烟,勤洗手,注意个人卫生,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。
17、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?
目前,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,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。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,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。
18、医务人员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?
目前尚无H7N9人传人的确切证据,确诊病例接诊的医务人员中均未发现感染病例,但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,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。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,应采取标准预防加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预防。
19、人如果接触了禽鸟该怎么办?
应尽量避免不必要地接触禽鸟,特别是病死禽鸟。如果接触了禽鸟或被禽鸟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后,应该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洗手。即使与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,也不要恐慌,因为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机会很低。如果接触后出现流感样症状时,要及时就医,并如实告诉医务人员你的接触史,以便正确处理。
20、哪些人需要特殊防护?有何具体要求?
与家禽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,包括从事养殖、分拣、运送、销售、宰杀、免疫接种工作和病、死禽处理等的人员,以及对有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需要特殊防护。特殊防护的要求是穿普通工作服,外罩一层防护服(隔离衣),戴防护口罩、医用一次性乳胶手套,穿长筒靴或可消毒的保护性脚套。
21、禽流感流行期间为什么不提倡家庭自行宰杀禽类?
目前,由于国内部分地区发生了禽流感疫情,我们最好不要自行宰杀禽类食用,因为直接接触家禽的粪便或呼吸道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禽流感的危险。如果养殖户随意宰杀对血液、废物和污染的水不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,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病原传播扩散。
22、出现禽流感疫情后如何消毒?
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证实禽流感能人传人,但感染禽流感的患者还是应该尽早隔离治疗,并对病人或疑似病人的排泻物和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。如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,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。对病人诊疗过程中也可能发生污染,应按照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。
23、预防禽流感,如何选择消毒剂?
常用的一般消毒剂均能将禽流感病毒杀死。洗涤和对物体表面消毒可用0.1%新洁尔灭、0.1%双联季铵盐或0.1%的消毒净;禽舍内空气消毒可用氯制剂;环境、禽舍及用具的消毒可采用0.1% 84消毒液、0.1%过氧乙酸、1%~2%福尔马林溶液、1%~2%的火碱溶液、0.5%~1%的复合酚和5%的漂白粉溶液等;纺织品的消毒可用250毫克/毫升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,也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;禽舍、笼具用次氯酸钠清洗后再用福尔马林熏蒸较为彻底。具体使用方法按产品说明书进行。
24、预防H7N9禽流感,学生要注意什么?
目前,预防H7N9禽流感尚无疫苗,主要依靠个人预防措施。对于学生来讲,防范禽流感要做到勤通风、勤洗手、勤饮水、身体锻炼好,不接触禽类。
勤通风,这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。使用空调的房间更要注意定时开窗通风。
勤洗手,要时常保持双手洁净,洗手时用肥皂或洗涤液在手上来回搓不少于30秒,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。
勤饮水,春季气候多风干燥,勤饮水可以使粘膜保持湿润。同时,勤饮水还便于及时排泄体内的废物,有利于加强机体的抗病能力。
身体锻炼好,积极参加体育锻炼,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,有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。但要注意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,合理安排运动量。
不接触禽类,尽量避免接触家禽和野禽。万一接触到禽鸟或禽鸟粪便,一定要立刻彻底清洗双手。
25、假如有家人或朋友因患H7N9禽流感住院,应注意什么?
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证实H7N9禽流感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,但如果有家人或朋友因患H7N9禽流感住院时,最好不要去探视,可以通过电话问候。如果病人出现病情危重等情况,确需家人探视的,探视者必须遵守医院管理制度,严格做好个人防护。
假如在病人发病前已经有过近距离接触,或不小心接触了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,那么就有被传染的危险,属于医学观察对象,需要隔离观察。在隔离观察期间不要外出,一旦有发热、咳嗽症状,应尽快到医院就诊。
26、如何清洗双手?
人体最容易受污染的地方是双手,因为从早到晚我们工作、生活都离不开它。所以,平时饭前便后,吃药之前,接触过血液、泪液、鼻涕、痰液和唾液之后,做完打扫除工作之后,接触钱币之后,从室外回家后,抱孩子之前,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物品,更要清洗我们的双手。如果出现了禽流感疫情,经常洗手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手消毒可用0.3%~0.5%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(异丙醇类、洗必泰-醇、新洁尔灭-醇、75%酒精等消毒剂)揉搓作用1~3分钟。
标准洗手方法: 用洗手液或肥皂后,按以下六个步骤洗手:
1.掌心对掌心搓擦
2.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
3.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
4.两手互握互搓指背
5.拇指在长中转动搓擦
6.指尖在掌心中搓擦
整个洗手过程持续时间约一分钟。
27、病死的鸡是否可经高温加工后食用?
对病死的鸡,尤其是死因不明的鸡是不能食用的,因为很多病死鸡的死亡原因复杂很难搞清楚,通过高温加工后可以杀死某些病原,但一些耐热的毒素很难消除。对于某些因药物过量而死亡的鸡,特别是一些病死时间长已经变质的鸡,食用后对人的危害更大。
28、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什么?
基因序列分析显示,该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。根据其他型别流感抗病毒治疗的经验,发病后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抗流感病毒药物可能是有效的,但对人类新发现的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手段仍需观察研究。
29、师生如果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时,应如何就医?
如果师生中出现流感样症状(如发热、流涕、咽痛、咳嗽、头痛、呕吐、腹泻等),应督促其戴上口罩,及时到校医院或附属医院就诊,尽可能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,告知医生有无接触禽类、牲畜等易于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动物,同时向辅导员和校医院报告。校医院值班电话九龙湖52090120,四牌楼83795462.
30、目前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人数和地区分布情况如何?
截至4月7日24时,全国共报告21例确诊病例,其中死亡6人。病例分布于上海(10例,死亡4例)、江苏(6例)、安徽(2例)、浙江(3例,死亡2例)4省市。报告的确诊病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联系。所有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均已采取医学观察措施,未发现异常。